圣讯日粮

今日:《每日心语》
  认错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章9节
  许多青少年问题的专家都发现一个事实,就是破碎的家庭,往往是因为有一位嗜酒如命,沉迷赌博或是惯于吸毒的父亲。他们至少一周去一次酒馆赌场,领到微薄的薪水那一天他一定去报到,等到醉酒回家以后,就恐吓或者虐待他的妻子儿女,残暴的程度要看他酒精有多少在他身上作怪。相反在家中也是一定有一位吃苦耐劳,逆来顺受被生活折磨的憔悴不堪的母亲,为了儿女她承担一切家庭的重担,咬紧牙关继续下去。往往等到第二天这父亲醒过来,想起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他心中内疚,就百般殷勤的去侍候太太,并且发誓以后不再沾一点的酒,然后又去和孩子道歉甚至买一些礼物讨好他们。后来妻子只好原谅丈夫,重新又提心吊胆的期望下一次不会再发生,最后多半是失望。
  但是专家们发现奇怪的事,当这样的家庭的孩子长大,特别是儿子对父亲还是十分忠实。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母亲的身上,这个孩子就不会这样的忠实,更古怪的就是有许多生活严谨,甚至担任教会里圣工执事的这些父亲们,却反倒容易招受儿子的悖逆和怨恨。这个不是青少年对基督教的信仰的反抗,或是排斥父母假冒伪善,而是问题家庭都有一个特质,是基督徒的家庭所没有的,就是问题家庭的父母。他们常常会说“对不起”“我错了”,而基督教的家庭的父母却不会说,以至于他们的儿女根本不会表达如何悔罪。
  主耶稣把一个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和一个忏悔的税吏两个人向神的祷告,放在一起做比较。祂说:“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个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原来在神眼中一个肯悔改的罪人,比一个不肯认错的好人更为有义。一个酗酒的父亲他的孩子渐渐体会到,父亲是在一种无法克服的罪中,但他有一颗愿意悔改的心,只是无能而已,可以原谅的。但是一个做教会执事的父亲,他的儿子体会到的是父亲在自以为义的罪中,却无心要悔改,反倒高傲顽固,所以他只好以之保持距离。可见得懂得认错的父母,是塑造儿女诚实品格并且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途径。
  在这一个弯曲悖逆的时代中,青少年急需要父母在他们的身上看到言行一致的榜样,所以我们不要怕错了,向孩子们认错表露真情。愿神帮助我们,谢谢。
关闭
网络事工需要经费维持
下载app